| 教案示例 17、“红领巾”真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快乐、小鸟、唱歌、羽毛、保护、树苗、不许、枝头”等词语。认识“梳、理、灵、捕、翠、牌”6个字。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要保护鸟类,不让它们受到伤害。   4.通过看图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背诵课文,懂得我们要保护鸟类。   难点   了解“红领巾”指的是谁?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   1.大家看,这是在哪儿,图中有谁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间?   2.请学生完整地叙述图意。   课文是怎样描述的?   二、初读课文。   l.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试读课文,读后评议。   注意:“新”的韵母是前鼻音,要指导学生读准。“羽”是两个“习”。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说说这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林中的小鸟最快乐。)   (2)议答:从哪里可以看出小鸟最快乐?   (结合图画,从“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边…一边”想象小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用“可爱”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出小鸟们自由自在的生活。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说说通过读知道了什么?(林中小鸟最活跃。)   (2)质疑解疑。   ①什么是活跃?(启发学生从“扑棱棱、飞来飞去”体会小鸟非常活跃,还可结合小朋友生活实际理解。)   ②它们在忙些什么?(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   (3)指导朗读,要读得快些,体现出小鸟在忙碌地捉害虫。   3.学习第三小节。   (1)小声读,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下来。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   ①“红领巾”指谁?(看图理解,指少先队员。)   ②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   (少先队员一大早就到树林中,安放鸟巢,让小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广泛宣传“不许打鸟”,让小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③练习朗读。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鸟类?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快乐、小鸟、唱歌、羽毛、保护、树苗、不许、枝头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重点指导:   歌:左面是个“哥”,右面是把“次”去掉两点水。
 保:右边不要写成“果”。
   写:上边是“冖”,下边的笔顺是一   与,提醒学生不要写成“马”   3.指导书写。   生字中有6个是左右结构的字,其中“歌”“羽”“新”左右相等,“保”“得”“打”左窄右宽。“歌”“新”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   三、朗读指导   这首诗押ao韵,朗读时要读出韵律来。要通过指导朗读,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读出设问句的语调,并且要把“最”“可爱”“机灵”“红领巾”读重音。   第一节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出小鸟们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二节速度较快,体现出小鸟在忙碌地捕捉害虫。   第三节中“不许打鸟!”和“‘红领巾’真好!”句末都是叹号,但第一句是折使句,严厉禁止打鸟,朗读这句语气要坚决;第二句是感叹句,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做找朋友的游戏。   布置作业   1.连一连。        2.看拼音写词语。        3.搭配词语。   机灵的          树苗   翠绿的          小鸟   蓬松的          羽毛   3.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l)清晨,林中谁最快乐?   (2)清晨,林中谁最活跃?   (3)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   4.造句。   可爱   快乐   5.说说生活中你是怎样保护小鸟的?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1.在教师的指导下,做鸟巢和广告牌,到公园或郊区放置鸟巢,插上“不许打鸟”的木牌。
 2.在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或有关鸟类知识的书籍,在活动课上向学讲鸟类趣闻。
 
 “红领巾”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