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小壁虎借尾巴 一、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表演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表演这个故事。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1、动画片《小壁虎借尾巴》、头饰(有关动物)、实物投影。
 2、课前让学生通过请教、查找资料等方法,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复习旧知 1.板书课题,围绕“借”提出问题: 2.观察课件演示,说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说的时候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句。 [评析]直入课题,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方法。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五段  1.学生自读自悟:围绕提出的问题,在课文上批注。 (向谁借“△△”,怎样借“??”,结果怎样“~~”) 2.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指导。) 生:我知道了小壁虎借不到尾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读)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师:再读读这几句话,想想:小鱼、老牛、燕子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生:因为它们的尾巴各有用途,小鱼要用尾巴拨水,老牛要用尾巴赶蝇于,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帮助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    [评析]“动态生成”是“新基础教育”试验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备课不是简单地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各“可能”。此处的教学,教师不仅关注“导”的进程,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了师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上的一大亮点。其他问题的解决也像这一教学环节,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 生:小鱼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因为如果借给它,小鱼就没有尾巴了,它会沉到水里去的。 生:小壁虎那么小,老牛那么大,尾巴怎么能接到小壁虎的身上呢? 生:……(发表许多意见) 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理解得很正确。那么,你们读读看,小鱼、老牛、燕子的话该怎么读?为生:(有滋有味,摇头晃脑地读。) 师:指名学生读,组织全班评议。 (可从语气、语调、速度等方面结合动物的特点评议。) 3.以小组分角色读3、4、5自然段。 4.小结延伸: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啊!假如小壁虎继续向其他动物借尾巴,它会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怎样借,借到了没有?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故事。(学生自由编;在小组里说、评、议;指名说,全班评议。) 三、学习6、7自然段 1.自读、讨论: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它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样呢?为什么? 2.指导朗读: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说的话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议;电脑课件录音朗读;全班齐读。)  [评析]加强“说”的训练,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这里的教学,在学生“学文悟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仿文说话”,牢固地建立了知识结构,既发展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留足了空间。 非重点段落采用了简略得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己读懂内容,把这部分教学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促进学生读得有情有趣。 四、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 (熟悉角色,练习读,加上动作、神态;小组排练。) 3.指名小组同学上台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依据:①表演的连贯性;②各角色设计的动作、说话的语速、语气、表情是否符合课文的要求。)  [评析]童话表演,不仅帮助儿童深入理解课文,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且在自由活泼的氛围中,学生通过表演、评价、议论、比较,对语言文字就会有活生生的感受。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总结略。 2.作业:续编故事。 小壁虎看见自己长出一条新尾巴,多开心啊!它会告诉谁?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编故事: 小壁虎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它的朋友呢?朋友又会对小壁虎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请大家欣赏。
 (设计说明:从学生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动画
 (教师放《小壁虎借尾巴》的动画,没有声音)
 师:你们觉得这个动画片好看吗?老师觉得还少点什么。你们发现了吗?
 对,我请你们做配音演员,给这个动画片配音好吗?
 (设计说明:以当配音演员为诱饵,充分调动起孩子们读书的兴趣。)
 
 (三)读课文
 师:要配好音,演员得先读熟剧本(课文)现在我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看谁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得又熟练,又有感情。(学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说明:在开始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给每位学生一个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
 
 (四)检查朗读情况。
 师:好,现在老师来检查演员读台词的情况。
 1、出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和句子,学生认读
 (指名读、小组齐读、开火车读)
 (设计说明: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检查和巩固学生认读生字词句的情况。)
 2、检查朗读
 (1)指名朗读
 (2)小组内分角色读
 (3)指小组分角色读
 (设计说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小组读、指名朗读、分角色读等,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
 
 (五)理解课文
 师:大家读得真好!通过读课文,你们读懂了什么?
 (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牛的尾巴是用来赶蝇子的,燕子的尾巴是用来掌握方向的。)
 (设计说明:通过读,理清课文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壁虎、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六)表演
 师:课文大家读懂了,那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表演给大家看?(在小组内先试着表演)然后指小组表演。
 (设计说明: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教师让学生按小组进行表演排练。且不急于表演,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都有表现的机会。其间,教师不断深入小组与组员共同探讨,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语句,然后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反馈给教师看。这样不但起到了积累的目的,也揣摩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的方法,为说话、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课外延伸
 1、续编《小壁虎借尾巴》
 师: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你们知道得还真不少!那想不想续编小壁虎借尾巴的童话故事呢?(出示投影字幕)谁先试试看!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 ),他看见( )小壁虎说:“( ),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说:“不行啊,我要用尾( )。”
 (小猴子、小松鼠、大象、……)
 (设计说明: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留出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悟、去表达。通过填空续编故事,让学生体会、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
 2、编童话故事
 师:(鼓掌)真好,同学们想自己编一个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回去后,照课文的样子,编一个童话故事,再配一副插图,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设计说明:教师不断为学生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如:编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等,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
       板书设计:               17 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  摇尾巴    拨水 老牛  甩尾巴    赶蝇子                 燕子  摆尾巴    掌握方向                小壁虎   长出一条新尾巴(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