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雨  点  儿   企石镇深巷小学  作者:姚惠晃    通讯员:黄柳凤   教学内容及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4、学习读书的方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会圈圈划划,“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6、培养热爱读书,喜欢语文。 7、在读中培养学生审美情操,使学生觉得雨点非常的可爱,给人们、给世界带来的,美丽。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有感情地读,合作读,配上动作读)是教学的重点。 合理地展开想象说话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读通读顺,小组读。 2、      检查反馈,纠音。 3、      说说一共有几段。 四、认记生字,圈一圈 五、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昨天我们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叫??雨点儿(出示课题),多可爱的雨点呀,再来读读,这堂课我们就继续和它交朋友吧。好,下面,我们打开书,请这一小组的小朋友分读课文。(读一段,正音)     2、小朋友听得真认真,读的小朋友也不错,等学习了课文以后,你们会读的更棒。好,(3)。 二、学习第一段: 1、课件出示: 2、自由读,(可以配上你认为合适的动作读。看哪些小朋友读的最好,动作配得最棒,) 3、指名读,(一小组)鼓励:一个比一个棒,你读懂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并在读中理解:雨点的多,轻,高兴 过渡:为什么雨点儿这么高兴,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的说的话就会明白了。 三、学习二??四段 1.出示对话 师:自己去读读(自由读),哎!你都知道小雨点儿和大雨点,他们俩在干什么吗? 师:哦,他们在对话,都知道了真了不起!那把他们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来吧!(用铅笔画出来)校对一下吧!这段话里说的话是那一句? 你们能自己去读好对话吗?好,下面就让你们同桌去练读对话吧,注意要互相提醒对方。 2、桌练读 3、名展示读(提醒:现在你就是小雨点和大雨点,不是某某同学,) 师:他们演的像吗?那谁给他们出出主意。(学生评点)。结合评点,突出小雨点的回答和反问。 师:那哪张同桌自愿上来表演,戴上你自己准备的头饰, 师:那么多的孩子想演,那就请你们自己去找伙伴去演吧! 4.生生合作 师:演的真是好极了!在演的过程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是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们俩吗? 过渡:是呀!他们为什么要到这些地方去呢? 四、学习第五段 1、示课件:你看,雨点落在有花有草的地方,花??,草??美吗?有信心读的更美吗? 2.感情朗读指导 3.那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呢?5 4.出示课件: 5.感情朗读 过渡:小雨点落在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落在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那他们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呢,去小朋友打开课外读物,自己去读读,很有意思的。 五、             课外拓展  想象说话 1.学生自由读。(校本读物《雨点沙沙》) 2.指名读 3.迁移训练,说一说: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呢?(还可以扩散) 4.小朋友,这首儿歌有意思吗?还想读的更好吗?今天,可是一个好机会哦,有那么多的老师进入我们的课堂,你可以读给他们听,请老师门指点指点,可要注意礼貌哦, 怎么样,收获不错吧,请教别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哦。 2.      小朋友,雨点给大地带来花,带来草,带来蝴蝶、带来蜜蜂。给大家带来快乐,那么现在你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你会对雨点说些什么? 课后反思:一.朗读的还不到位.
 在读“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我按上面的步骤,让学生感悟,数不清处理得还不错,但飘落这个词,我让学生先联系生活,说说哪些东西也是飘落下来的,然后就让他们看课件,一副树叶飘落的情景图,当时学生只是看图说话了,说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秋天树叶黄了……等这方面去说了,根本就没体会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那种轻、柔、慢。学生没感悟到,就读不出那种感觉,当时我也想到了读得不到位,但因为想到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后面的句子教学,感悟雨点的作用,所以在这没创设情境,也没范读,所以这个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好。
 二、质疑不是很有价值
 因为学生太小,所以我不敢让学生质疑后就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教学,而是通读课文后,说感受引导学生学了两句话。所以这个质疑不是很有价值,不过学生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如“为什么课文中要说是大雨点跟小雨点呢,平时生活中的雨点应该是差不多的”,“为什么大、小雨点要去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等等。如果当时我能直接让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带入课文中,带着问题学,那就更好了。
 三、拓展不够
 我除了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数不清,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以及最后如果你是小花小草想对雨点说些什么。当然这些拓展是可以的,但如果能引导学生理解雨点作用的时候,“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让学生说说雨点还落到了哪里,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既可以引导学生感悟雨点的作用,又可以指导好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