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失物招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失、级”等 14 个生字,会写“同、工”等 6 个生字,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识字并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中“失物”的含义。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书上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小结:这是一年级一班小朋友在春游时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老师的手里会拿着一个垃圾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3.找学生读课题,认读“失”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失物招领”。 (理解“失物招领”的意思,为后面学习课文,真正理解“失物”的含义打下基础,从而感受到课题取得很妙,明明是垃圾,却叫做“失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反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4.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一读,记一记。(生字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不一律要求画出课后“我会认”中的字,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学更多的字。)   2.同桌相互考一考,看是否记住了字音,再互相说一说怎样记住字形。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标的要求,从一年级就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生字。(教师强调读准后鼻音:“同、工、请、双”;前鼻音:“观”;翘舌音:“失、专、准”;平舌音:“才”)   (2)巧记字形: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的。如“熟字带生字”的方法:失?先、观?现、工?江、准?推;“熟字加偏旁”或“熟字去偏旁”的方法:人?队、又?双、青?请、见?现、格?各。比较“洞?同、请?青、各?格”,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理解字义:练习用“级、同、工、专、队、才”组词说话。   (4)再现检测:去掉拼音,练读生字、词语、句子。(自由读、“开火车”读)   词语:班级  同学  周围  排队  请进  准备   句子:   ①放学了,三年级二班的同学,在操场站好队,准备回家。   ②刚才同学们还围在老师身边,上课铃声一响,他们就马上回到了各自的座位上。   4.复习巩固:形近字比较,完成书后练习“读读比比”。   认(认真)    准(准备)   先(先进)   各(各自)   队(少先队)  难(难题)   失(失去)   备(备课) 四、指导书写,强化记忆   学习写“同、工、专”。   1.观察思考:看清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写这 3 个字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强调“专”字的第三笔“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点;“同”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部分位置偏上。   2.引导学生书空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练写。 五、课后作业   1.抄写新学的生字、词语。  2.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的“失物”指的是什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六、板书设计 12  失物招领  失  级  同  观  围  工  专     认(认真)  准(准备)  先(先进)  各(各自)  准  备  队  才  请  双  各     队(少先队) 难(难题)  失(失去) 备(备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