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爷爷和小树   教学要求: 1.    学会“门、口、有、天、不、开”六个生字,认识“  ”这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    朗读,背诵课文。 4.    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使学生热爱大自然。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能独立解决课后问题,了解树和人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指导读课题,爷爷和小树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记住生字的读音。再读课文,要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对于生疏的字,帮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要求学会的字:门  口  天  有  不  开  要求认识的字:爷  棵  冬  给  穿  衣  冷  夏  热 3.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能否读准字音,能否读通句子。 提示学生注意:(1)读好轻声字的字音。爷爷   冬天到了   暖和的衣裳 (2)“和”、“不”两个字的不同读音。爷爷和小树    暖和的衣裳   小树不冷  爷爷不热了       教师范读、领读、齐读、指名读。 4.学习生字,记忆字形。 启发学生利用熟字加一部分或去掉一部分的方法,学习记忆字形。 天:“大”字上面加一横。 口:“石”字的下面或“石”字去掉横、撇。 开:“二”字加上撇和竖。 门: 不:“下”字加一撇,把点写得大一些,或用笔顺来记。 5.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每个字的笔顺,按顺序先描写,再独立写两个字。 6.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对个别学生辅导。 三、复习巩固 7.认读生字词卡片。 门  口  门口  天  冬天  不  不冷  不热  开  开门  有 8.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读、小组读、齐读。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2课,同学们利用汉语拼音,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初步学习读课文。学会了“天、门口、开、不”这5个字的写法。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认读字卡(活动字卡)。 “大”上加一横;“石”去掉横、撇。 “二”加撇、竖;“下”字多一撇。 指名读课文。 1.学习课文、讲读课文、指导朗读。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我知道我家门口有棵小树。) 幻灯投影:一棵小树。 复合片展现一棵光秃秃的小树。 3.仔细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到了,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读读第二段。 学习第二段。指名读。 复合片投影出爷爷给小树穿衣服。 2.提问:爷爷给小树真的穿了衣裳吗?这里“衣裳”指的是什么?再读读课文,看看图,说一说。(爷爷给小树穿衣裳指的是把稻草围在树干上,用绳子捆好,小树就暖和了,冬天风雪再大,也冻不坏。给小树捆上稻草接好象给它穿上了衣裳。) 读的时候,要把爷爷怎样爱护小树读清楚。 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提问:谁来谈谈小树为什么不冷了? (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所以小树不冷了。) 学习第三段。 3.指名读第三段。 幻灯投影,展现出枝叶繁茂的小树。 4.看看图,想一想,夏天到了,天气是怎么样,再读读第三段。 提问:谁来说一说,夏天很热,可是爷爷为什么不热了?(夏天是很热的,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爷爷在树下乘凉不觉得热。) 5.小树是真的给爷爷撑开了绿色的小伞吗?(不是真的撑开了伞,是说小树的树枝上长出密密的绿叶像一把伞,遮住了阳光,爷爷坐在树下就不热了。) 读的时候,也要把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爷爷不热了,读清楚。句子要读连贯,不断开。 学生自由小声读、指名分段读、分组读、齐读、指名读全文。 看书上插图,提问:两幅图各指的是什么季节? (第一幅图指的是冬天,第二幅图指的是夏天。) 三、指导背诵 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冬天到了,爷爷为小树做了什么事,小树怎样了。引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夏天到了,小树为爷爷做了什么,爷爷怎么样了?引导学生背诵第三段。 第一段教师背诵,引导学生集体背诵第二段、第三段,逐步过渡到小组背诵,指名轮背,最后达到独立背诵全文。 四、指导书写 有:   (右字头)下面是“月”字的第一笔变形,把撇变成竖。写“月”时,不要过窄或过宽。要按照田字格中的笔顺描写,再独立写。 五、复习巩固 4.朗读课文,先分段读,再读全文。 5.背诵课文,先每人背诵一段,再指名背诵全文。 6.读一读,说一说。 暖和的衣裳     暖和的教室      暖和的天气 绿色的小伞     绿色的叶子      绿色的食品 教师总结:我们学完了第2课课文,懂得了爷爷和小树的关系,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类保护了树木,树木也会做对人类有好处的事。我们懂得了这一点,就应该爱护花草树木,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