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内容
 | 课题 |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 第4课时 | 总第 4课时 | 课型 | 新授 | 
		
			| 主备人 | 赵丽萍 | 审核人 | 李慧勇 | 
		
			| 学习 目标
 | 1、掌握一五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2、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开始起步;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体现了人民的一直,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 
		
			| 重难点 | 重点:一五计划,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难点:工业化的特点
 | 
		
			| 
 乐探
 (7分钟)
 
 | 通读课文【共8分钟,精读“第一个五年计划”子目(5分钟)】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
 条件:新中国成立后,经过   年的经济恢复,         得到根本好转。
 原因:我国工业水平很低,       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建设。
 时间:从         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超额完成。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       和        初步基础
 相应发展       、轻工业、农业、和 商业 。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工业:          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             等建设投产。w    W w  .x K b 1.c o M
 交通运输业:新建      、     等铁路30余条;     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     桥
 建成。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         的面貌,向            迈进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背景:随着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           建设也加紧进行
 召开:      年9月在       召开;
 内容:制定                      , 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             的宪法。选举为       国家主席,决定为
 国务院总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规定                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                制度.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          建设奠定了基础。
 | 
		
			| 乐研(3分钟) | 你怎么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 
 
 | 
		
			| 乐拨(3分钟) | 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法律文献: 
 | 
		
			| 乐展(4分钟) |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http:// www.xk b1.com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2、为加强西藏同各地的交往联系,在一五计划期间修建的运输路线不包括(  )                                                                 A 川藏公路     B 青藏公路    C 新藏公路      D 青藏铁路
 3、以下经济建设成就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是(   )
 ①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④石油全部自给   ⑤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是在(   )
 A 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以后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C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D 新中国成立以后
 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
 A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B 进行三大改造
 C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颁布第一部宪法   D 制定“共同纲领”
 6、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主要的特点(  )
 A 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B 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        D 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 
		
			| 
 
 
 
 
 
 
 
 
 乐测(10分钟)
 | 1、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中他描写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伟大成就的是诗句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它(   )
 A.由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               B.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C.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架拖拉机都不能造。
 (1)    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
 
 (2)    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这个决定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  观察课本20页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
 
 (2)“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 
		
			| 板书设计(7分钟) |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            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            政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xK  b1.C 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性质
 | 
		
			| 作业 |  | 
		
			| 课后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