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称 |
2014《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表格式 |
|
类型 |
学案 |
学科 |
语文 |
大小 |
14 KB |
格式 |
doc |
年级 |
初一|七年级 |
教材 |
新课标人教版 |
上传 |
admin |
审核 |
admin |
时间 |
2014-03-22 22:23 |
点击 |
|
评价 |
☆☆☆☆☆ |
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三学循环导学案
学科 语文 课题 《音乐巨人贝多芬》 授课教师
学习水平
知识目标细化 |
识
记 |
领
悟 |
运
用 |
分
析 |
综
合 |
评
价 |
目标一 |
通过阅读探究,了解贝多芬,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
|
√ |
|
|
|
|
目标二 |
学习课文运用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手法。 |
|
|
|
√ |
|
|
目标三 |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
|
√ |
|
|
|
|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
课前三学 w W w .x K b 1.c o M
1.给下面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深邃( ) 踌躇( ) 磐石( ) 门槛( )
捏弄( ) 喧嚣( ) 重荷( ) 纽扣( )
下颏( ) 喃( ) 惹人注意( ) 深黛( )
2、自读课文,概括“客人”访问贝多芬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我的质疑与提问:
课中三学 交流展示探究
1、本文层次清晰,是按照拜访的先后顺序,从三个角度表现贝多芬这一形象的。请浏览全文,思考,然后具体说说是从哪三个角度表现的?(强调“具体”)
.
2、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贝多芬的形象的?跳读课文,圈画出这些语段,反复诵读,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书本批注)新 课 标 第 一 网
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任选两句)
4、读完全文,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后三学 拓展训练
1、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很多,请结合自己的阅读和见闻,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并扼要先容他们的事迹。
(例如:司马迁,张海迪,史铁生,保尔·柯察金,海伦·凯勒,斯蒂芬·威廉·霍金等)
2、积累有关与命运抗争的名言警句。X Kb1.C o m
(1)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有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
(2)贝多芬是伟大的,不仅因为他是一个音乐家,更因为他是一位能勇于与命运作斗争的人! ----罗曼.罗兰
(3)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4)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张海迪
(5)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
附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出身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音乐。19岁于波恩大学旁听哲学,接触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1787年起任音乐教师。1792年定居维也纳,三年后出版第一部作品。自此开始创作生涯。1820年两耳失聪,但从未辍笔,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理想,其主要作品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表现出人类的英雄气概。晚年处于梅特涅反动统治和封建势力复辟时期,部分作品流露消极情绪,但仍不失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热切向往。其创作继承海顿、莫扎特传统,吸取法国大革命时期音调,鼓舞人心,激励斗志。为使音乐表现戏剧性对立,在创作手法上进行多方面的革新:运用广泛发展的对比主题,富于动力的和声进行;扩展奏鸣曲式结构使之适应矛盾冲突,深化了引子与再现以及尾声的表现意义。在套曲中善于以充满动力的谐谑曲代替雅致的小步舞曲,赋予管弦乐曲以交响性构思的配器,并在交响乐中引用人声等。其创作成就极大地深化了音乐艺术的思想性和表现力,对后世有极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戏剧《哀格蒙特》《雅典的废墟》配乐,钢琴协奏曲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十六部,小提琴奏鸣曲十首和弥撒曲两部等。 |
新课 标第 一 网
|
|
|
下载地址 |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140719 | 帮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