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3 我是最弱小的吗 
 
	  
	
		
			| 
					教学要求
 | 
					1.树立不甘为弱者、保护弱小者的意识。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的内容,正确使用标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  
			| 
					重点难点
 |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问号、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4.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  
			| 
					教学课时
 | 
					  两课时。 |  
	   [1]我是最弱(ruò)小的吗
 夏天的一个[2]周末①(mò),五岁的萨(sà)沙和哥哥托(tuō)利亚(yà),跟父(fù)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儿。他们来到林中的一片空〔kòn?〕地上,那里[3]盛②开着美丽的铃兰花,还有一丛野蔷薇③(qián? wēi)。野蔷薇开了一朵粉红的花,在绿叶的映衬④(chèn)下,显得那么娇艳⑤。[句导读:这句话写雨前蔷薇花的可爱、美丽。]
 段导读:写萨沙一家到森林中玩儿,发现一丛野蔷薇。
 母亲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4]聊(liáo)天⑥,父亲在旁边[5]聚精(jīn?)会神⑦地看书。突然,响起了轰隆隆的雷声,掉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哗哗哗地下起来。托利亚赶忙从[6]背⑧包里拿出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萨沙穿上。[句导读: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这关爱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
 萨沙[7]不解⑨地问:“妈妈,托利亚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为什么这样做呢?”
 “我们应该[8]保护⑩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回答。
 “那我是最弱小的吗?”萨沙又问。
 “你谁也保护不[9]了
  ,不就是最弱小的吗?”妈妈说着,摸了摸萨沙的脑袋。 萨沙[10]朝
  野蔷薇花走去。大雨已经打掉了蔷薇花的两片花瓣(bàn),花儿无力  地低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纤(xiān)弱  。[句导读:大雨中的野蔷薇显得格外娇嫩弱小,与雨前野蔷薇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萨沙掀(xiān)起雨衣,轻轻地罩在粉红的蔷薇花上,问道:“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句导读:这句话是文章的文眼。“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段导读:以上部分写幼小的萨沙从妈妈和哥哥那里学会了保护弱者。他不是最弱小的,他长大了!他多有自信,多可爱啊!最后一句话要读出萨沙自信的语气。
 “哦,现在你是强者了!”妈妈微笑着回答。[句导读: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从小学会关心、帮助弱者。]
 段导读:写妈妈赞赏了萨沙。妈妈的话要读出欣喜、夸奖的语气。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忆字形。
 2.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生字卡片。
 
  一 导入
 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仍是弱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是最弱小的吗》这篇课文。
 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质疑)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
 (1)边读边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我”是谁?“我”是最弱小的吗?
 (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认读。
 最zuì弱ruò小 萨sà沙  托tuō利亚yà 映衬chèn 聊liáo天 聚精jīn?会神
 花瓣bàn 盛shèng开  递dì给  雷léi声  铃líng兰花  娇jiāo小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老师把拼音去掉,读一读。
 4.把熟字去掉读生字。
 5.把这些字藏到句子中,你还会读吗?
 6.朗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 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练习书写。
 (1)读准字音。
 托利亚 聚精会神  雷声 最弱小 递给
 (2)说说怎样记住字形,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老师范写,并作重点指导。
 “雷”上面是个“⻗”,和“雨”不同,竖变成了点,横折钩变成了横折。
 “弱”注意第一笔是横折,第三笔是竖折折钩。
 “递”是半包围结构,先写“弟”再写“辶”,“辶”的笔顺是:点、横折折撇、捺。
 4.学生练习写字,把字写规范、美观。
 5.全班展示,交流评价。
 四 进行词语扩展,积累词汇
 亚:亚军 亚洲 东亚 亚热带      精:精神 精彩 精明 精确
 雷:雷雨 打雷 雷电 雷厉风行    最:最初 最爱 最好 最终
 弱:弱小 软弱 强弱              递:传递 递给 邮递
 五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问号、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树立不甘为弱者和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课文插图,投影。
 
  一 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是最弱小的吗》。
 谁知道“弱小”是什么意思呢?
 二 读议悟情
 1.自读第1自然段。
 (1)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读一读这两句话,理解“娇艳”是什么意思,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他们来到林中的一片空地上,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还有一丛野蔷薇。野蔷薇开了一朵粉红的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那么娇艳。
 2.学习第2~8自然段。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掉下了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大雨。托利亚赶忙从背包里拿出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萨沙穿上。可是五岁的萨沙对妈妈的这一做法感到很不理解,于是萨沙和妈妈之间进行了一场对话。
 (1)请大家读第3~8自然段。
 (2)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出示句子)
 ①妈妈,托利亚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为什么这样做呢?
 ②那我是最弱小的吗?
 ③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3)自由读这三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练习读这三句话。自由读,指名读。
 (4)重点指导第三句问话。
 萨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读读第7自然段,标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读一读。
 ①假如你就是萨沙,现在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②你用自己的雨衣保护弱小的蔷薇花,多勇敢的孩子啊!那你能不能坚定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这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自豪。)
 ③萨沙的心里也是这样想的,他的第三次问话里,就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谁再来读读第三次问话?
 3.分角色读第3~8自然段。
 三 课堂练习
 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再读一读。
 1.“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2.“哦,现在你是强者了!”
 四 总结
 1.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弱小的蔷薇花,向大家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那么你保护过比你更弱小的东西吗?
 2.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能保护过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勇敢的孩子。
 
  28 我是最弱小的吗
 
  保护蔷薇花
 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1.这篇课文的教学应遵循“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以及“关注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的理念展开教学。因此,教师可设计三个层次的阅读引导。第一个层次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谁是最弱小的”产生自己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弱小者需要保护。第二个层次是:深入赏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插图来体会人物精神的高尚。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回顾全文,升华理解。让学生深深地领悟到:每一个人都应该用爱心去保护周围需要保护的人,每一个人都应该坚强地面对一切。最后安排质疑,因为课文的确有疑问之处,教师利用这一资源可以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与质疑能力。
 2.教学是否成功,应该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关注的是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参与,能否很快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且始终对学习充满热情。其次应关注的是学生思考的质量,学生由文字去揣摩人物内心,由插图去感受人物形象的情况。最后教师应关注的是学生收获了什么,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是否感受了重点词句对表现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学生求异思维的品质是否得到张扬,敢于否定的意识是否得到加强,学生的情操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得到了陶冶。
 
 
  1.给多音字组词。
 
  2.连一连。
 
  
 3.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4.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1)李红是二年级甲班的语文老师。
 二年级甲班的语文老师是李红。
 (2)故宫是北京比较有名的景点之一。
 北京比较有名的景点之一是故宫。
 
  一 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年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年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他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等教育专著。
 二 精彩教学实录节选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文中的谁是弱小者?动笔做做记号、写写感受。
 (生:认真默读课文,并且不时地写写画画)
 师:现在请同学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理解。
 生:我认为蔷薇花是弱小的,因为它经不住风吹雨打。书中说(捧起书)“大雨已经打掉了蔷薇花的两片花瓣,花儿无力地低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纤弱”。
 (学生读书中句子时有同情、惋惜之感)
 师:听了他(她)的发言,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他读“大雨已经打掉了蔷薇花的两片花瓣,花儿无力地低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纤弱”特别有感情,我体会出蔷薇花是弱小的,我们应该同情它。
 师:你读得也有情有味,我仿佛看到了蔷薇花娇嫩、纤弱的样子,而且你还有自己的理解,像这样就是会读书了。
 生:我也很怜惜蔷薇花,因为它刚刚开放。
 生:我有种惋惜之感,因为这么美的蔷薇花就这样被风雨吹打,多可惜呀!
 师:同学们,你们都很关注蔷薇花的生命,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你们能通过朗读,把对蔷薇花的爱惜之情表现出来吗?
 投影出示:大雨已经打掉了蔷薇花的两片花瓣,花儿无力地低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纤弱。
 (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
 师: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们还有话想说吗?
 生:老师,我认为蔷薇花的弱小只是暂时的。因为植物都有顽强的生命力,况且这是一株野蔷薇,生命力应该很强,我相信它能抗击暴风雨,经历暴风雨后,它一定会变得很坚强。(老师和学生一起鼓掌)
 师:你的回答让人对生命充满了信心,很精彩!
 生:老师,萨沙年龄最小,他是弱小的。
 师:是啊,弱小与强大,都不是绝对的。通过刚才的讨论,老师觉得同学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了。你们认为弱小者需要什么?
 生:需要保护。
 师:对!弱小者需要保护!下面我们再来仔细阅读课文,看文中的这一家人面对弱小者是怎么做的。
 2.师:现在让我们来感受萨沙的美好举动吧。
 投影出示: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罩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师:我们来读好这句话,注意萨沙的每一个动作,体会萨沙当时的心情。
 (指名读)
 师:当时萨沙会怎么想?
 生:萨沙会想,蔷薇花别害怕,我来保护你了。
 生:萨沙可能会想,我可以保护蔷薇花了!
 生:萨沙一定会想,我不是最弱小的,我很勇敢,因为我能保护蔷薇花了。
 生:萨沙一定会想,妈妈,你放心,我以后会保护比我弱小的人了。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其实这一家人都让我们感动,他们懂得保护弱小,爸爸、妈妈、哥哥支持萨沙保护弱小。同学们,一刹那的事情,却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如果蔷薇花是有记忆的,我相信它会永远记住这感人的一幕。如果你们是萨沙,你们现在有话想说吗?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能保护别人。
 师:让我们一起说。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
 师:读了课文,看了插图,你们有疑问吗?
 生:我早就想问了,书中说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插图上怎么没有呢?萨沙为什么不保护铃兰花呢?
 生:为什么哥哥不直接把雨衣给萨沙?哥哥不懂得最应该保护的是萨沙吗?
 ……
 师:同学们,你们有一双明亮、智慧的眼睛。如果现在让你来修改教材你会怎么改?课后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有机会给编辑老师提提意见。
 
 
 w   W  w .x K b  1.c o M
 
 
 
	
	
 
		[1] 字词导读 ☜ 
		①周末:一星期的最后的时间。 
		②盛,在这里读“shèn?”。③野蔷薇:一种花。枝蔓生,多刺。
 ④映衬:映照;衬托。
 ⑤娇艳:娇嫩艳丽。
 
		⑥聊天:闲谈;交流。 
		 ⑦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
 
		 ⑧背,此处读“bēi”。
 
		⑨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⑩保护: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 
		 了,此处读“liǎ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