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4 听诊器的由来 
 
	  
	
		
			| 
					教学要求
 | 
					1.学习雷奈克积极探究、试验、发明的精神。2.学习生字、新词,默读课文。
 3.培养积极探究的求知习惯。
 |  
			| 
					重点难点
 | 
					1.学会生字、新词,练习默读。2.了解并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  
			| 
					教学课时
 | 
					  两课时。 |  
	   [1]听诊(zhěn)器①的由来
 [2]一百多年前,法国有位医生叫雷奈(nài)克(kè)。他看到许多肺(fèi)结核②(hé)病人,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③和治疗(zhì liáo)而痛苦地死去,心里非常难过。他一直在想:怎样才能及早发现人体内(nèi)出现的病变呢?[句导读:“非常”表示难过的程度很深;“一直”是说想的时间长。]
 段导读:交代了发明听诊器的原因。“一直”表明想的时间长,要读得稍慢些,最后一句是雷奈克心中的疑问,语气要上扬。
 有一天,雷奈克从一个花园走过,看见两个男孩儿正在[3]跷(qiāo)跷板④(bǎn)那里玩儿。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着跷跷板;一个蹲(dūn)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跷跷板上轻轻地划(huá)着。[4][句导读:“站”“弯”“贴”“蹲”“划”这几个词写出了两个孩子的不同姿势,也是雷奈克感到好奇的原因。]雷奈克很好奇⑤,就问他们在干什么。一个男孩儿告诉他,通过木板能清楚地听到另一头划木板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果然,声音沿着木板传了过来。他高兴极了,赶紧跑回医院,找了一根小木棍(?ùn),把一头紧贴病人的[5]胸腔⑥(xiōn? qiān?),耳朵凑(còu)近另一头。[句导读:从“高兴极了”“赶紧”“跑”等词语体会到雷奈克医生兴奋的心情和迫切的举动。]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句导读:“啊”这个词可以看出雷奈克医生此时万分激动和无比喜悦的心情。]
 段导读:写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果然”一词应该读重些;“高兴”“赶紧”两词读时语速要快些;“啊”要读出兴奋、激动的语气。
 从此,雷奈克每天都用小木棍仔细听病人[6]胸腔⑦的声音,然后分析(xī)研(yán)究,作出诊断。
 段导读:写雷奈克医生利用小木棍给病人看病。
 后来,雷奈克发现,用空心木管听诊效(xiào)果更好。于是,他改用空心木管,并且把两端做成[7]喇叭⑧(lǎ b?)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句导读: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雷奈克医生具有不断探索、精益求精的精神。从“第一个”体会到其创造的价值和意义。]
 段导读:写经过改进,雷奈克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作者是要告诉人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尝试,不怕困难,不断探索,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1.学会生字、新词,练习默读。
 2.了解并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生字、新词卡片。
 
  一 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独立识字
 二 小组互读
 三 全班交流
 1.读准字音。
 雷奈克 肺fèi结核 治zhì 疗liáo  跷跷板bǎn  蹲dūn下 轻轻划huá 小木棍?ùn 凑còu 近 分析xī 研yán究 效xiào果 喇lǎ 叭b? 胸xiōng腔qiāng  医生 病人 研究
 2.分析字形。
 学生甲:可以通过猜字谜帮助记忆。“十个兄弟”(克)。
 学生乙:“板”“治”“病”可以按照基本字加部首记忆。“反+木
  板”,“台+氵  治”,“丙+疒  病”。 学生丙:“究”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个“九”。
 学生丁:也可以按照形近字来记忆。“克和见”,“医和匠”。
 四 练习书写,老师作重点指导
 “医”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是竖折,“匚”要罩住里面的“矢”。
 “病”也是半包围结构,先写“疒”,再写“丙”。
 五 认读词语,扩词积累
 板:木板 石板 黑板 板上钉钉          治:治疗 治理 治好 防治
 克:千克 克服 攻无不克 克己奉公       医:医生 医院 名医 军医 讳疾忌医
 病:病人 生病 看病 药到病除 病病歪歪 研:研究 钻研 研磨 考研
 究:究竟 追究 学究 考究                位:一位  各位 位子  各位
 六 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习课文,亲自试验,了解雷奈克是怎样发明听诊器的。
 2.默读课文,有顺序地表达。
 
  木棍,空心木管,听诊器。
 
  一 激趣导入
 (老师出示听诊器)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是干什么用的?
 学生:这是听诊器。
 学生:我在医院见过,这是医生给病人看病时用的。
 学生:我看病时,医生给我听过心跳。
 谁愿意像医生那样,戴上听诊器给其他同学听听?
 (请学生前来操作)
 你听到了什么?
 学生:我听到他(她)心脏跳动的声音和身体里面的其他声音。
 老师总结:听诊器是医生给病人作检查、诊断病情用的非常重要的器械,是医生的好帮手。
 你想从这篇课文的学习中知道什么?
 二 质疑理解
 学生:听诊器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发明的?怎样发明的?
 1.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
 学生甲:听诊器是法国医生雷奈克在一百多年以前发明的。
 学生乙:雷奈克看到许多病人因不能得到及时诊断、治疗而死去,心里很难过,就想找个应对的办法。(读第1自然段)
 2.小组学习、讨论:听诊器是怎样发明的?雷奈克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3.全班交流。
 学生甲组:雷奈克看见两个男孩儿在跷跷板前,一个在一头用耳朵贴着板听,一个在另一头用铁钉在板上划。(读第2自然段第一、二句)
 请学生分组试一试,你听到了什么?
 学生乙组:雷奈克看见后就询问并亲自试,发现木板能传递声音。(读第2自然段第三至五句)
 学生丙组:雷奈克立即把他的发现应用到了给病人看病上——用小木棍来给病人听诊,非常成功。(读第2自然段第六、七句)
 学生丁组:雷奈克几乎每天都用小木棍给病人看病。(读第3自然段)
 请学生演示:木棍听诊。
 学生戊组:雷奈克经过试验,把木棍改成空心木管,还把两端做成喇叭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读第4自然段)
 小组演示,木管听诊。
 三 体会感悟
 1.通过雷奈克发明听诊器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学生甲:雷奈克善于观察发现,能够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思考。
 学生乙:雷奈克勤于思考,能够把发现的事物与自己的问题结合起来。
 学生丙:雷奈克能积极实践,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落实到行动上并进行试验、验证。
 学生丁:雷奈克能不断探究,能结合实践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和改进,所以能获得成功。
 总结板书(发明经过):提出疑问
  观察思考  试验改进。 2.老师总结。
 希望同学们像发明家那样,能够不断提出问题;善于从生活中获得启发,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思考的同时敢于大胆试验。我们人类就是在这样不断提出疑问、不断发现并思考和不断发明创造中进步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本课时,可让学生自己读文章、提问题,看谁的问题多,谁的问题能难住全班学生。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好方法。连以前从不回答问题的学生都会提问题,学生还会为自己提的问题而骄傲,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
 
  1.连线成字,再写出来。
 
       亻    氵    木    疒    石    十 反    立    台    兄    丙    开
 (板)(位)(治)(克)(病) (研)
 
 2.按要求填写。
 “医”共(七)笔写成,最后一笔是(竖折)。
 “病”共(十)笔写成,第八笔是(横折)。
 
 3.组词语。
 
  4.写出下列词反义词。
 内—(外) 弯—(直) 呼—(吸)
 松—(紧) 近—(远) 死—(活)
 
  一 听诊器简介
 听诊器是医师最常用的诊断工具,是医师的标志,现代医学即始于听诊器的发明。听诊器自从被应用于临床以来,外形及传音方式不断改进,但其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主要由拾音部分(胸件)、传导部分(胶管)及听音部分(耳件)组成。
 听诊器的类型目前有单用听诊器、双用听诊器、三用听诊器、立式听诊器、多用听诊器,以及最新出现的电子听诊器,颜色有多种;一般由听头的不同组合分成多种类型。扁形听诊头常用于听诊高音调杂音大小;双功能扁形听头用于探测低频心音、扩张音和第三音以及第一、第二心音,已经能听到小儿的心音;钟形听诊头常用于听诊低音调高杂音,可以听到腹中的胎儿心跳;表式听诊头常用于听诊手腕的脉搏声响。
 二 雷奈克简介
 雷奈克出生于1781年2月17日,当时的法国医学正处于黄金时代。雷奈克6岁那年,他的母亲便因肺结核去世了,他的父亲是个小公务员,由于担负不了沉重的生活负担,就把小雷奈克送到他的叔叔居洛木·雷奈克医师那里寄养。
 少年时代的雷奈克本来很喜欢机械工程学,但由于受叔叔的影响,雷奈克最终还是选择了医学作为以后的职业,并在叔叔的帮助下,于14岁时进入南特大学附设医院开始学习医学。
 因为雷奈克生来就很瘦弱,而且有遗传性结核病的症状,加上他在学习期间过于用功,没有多久就大病一场。虽然后来康复了,但这场病大大耗弱了他的体能,使他一生都处于病蔫蔫的状态之中。雷奈克的叔叔居洛木一心想让他在将来能接其衣钵(bō),并且希望他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便和他的父亲达成协议,共同出资送他到巴黎去进一步提高医学造诣(yì)。居洛木在雷奈克远行时,这样告诉他:“我的孩子,医师这个职业就像锁链一样,只要搭在了我们身上,我们日夜都不能把它卸下来!”
 雷奈克1819年创制出听诊器,并采用听诊法用于对疾病的临床诊断方面。著有《心肺疾病间接听诊法》等。
 三 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是通过固体或液体、气体传播形成的运动。声波振动内耳的听小骨,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内耳采用的原理与捕获声波或扬声器的发音一样,它是移动的机械部分与气压波之间的关系。自然,在声波音调低、移动缓慢并足够大时,我们实际上可以“感觉”到气压波振动身体。因此我们用混合的身体部分觉察到声音。
 
  
 w   W  w .x K b  1.c o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