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名称 | 1.古诗二首 咏柳 绝句教案反思作业题 |  |  
                    | 类型 | 教案|教学设计 |  
                    | 学科 | 语文 |  
                    | 大小 | 84 KB |  
                    | 格式 | doc |  
                    | 年级 | 小学二年级 |  
                    | 教材 | 语文版 |  
                    | 上传 | admin | 审核 | admin |  
                    | 时间 | 2018-02-23 21:46 |  
                    | 点击 |  |  
                    | 评价 | ☆☆☆☆☆ |  
                          |  |  
                    | 
                        
                          | 1 古诗二首 
 
	
		
			| 
					教学要求
 | 
					1.根据诗句想象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 
					重点难点
 | 
					  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象能力。 |  
			| 
					教学课时
 | 
					  两课时。 |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会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生字卡片、课件
 
 
  一 初读古诗,画出生字读一读
 二 小组学习:共学互帮读准字音,分析字形
 三 全班交流学习
 分析字形。
 学生甲:借助部首可以记忆“柳、泥、咏”。“柳树”是树木,所以部首是“木”,“泥”是水和土的混合物,与水有关,所以是“氵”旁;“咏”表示歌咏柳树,与“口”有关,所以部首是“口”。
 学生乙:“丝”是上下结构,它是由两个“纟”合起来变形而成的。上面并列两个“
  ”,再把下面的“  ”变成一条长“一”。“绝”左右结构,是“色”和“纟”组成的。 学生丙:“迟”半包围结构,有“尺”和“辶”组成。
 四 练习书写,老师作重点指导
 “柳”:中间的“
  ”是三笔写成,笔顺:  。 “垂”注意有四个横,其中两竖插在第二个横上的。
 五 了解字词含义,扩词积累
 丝绦:用丝纺织成的带子。 丝绦 丝绸 铁丝 丝丝入扣
 柳:柳树。 柳条 柳枝 柳叶 柳暗花明
 垂下:垂下来。 垂落 垂下 垂直 垂头丧气
 咏:歌咏,赞美。 咏唱 吟咏 涵咏 歌咏
 泥:泥土湿润。   泥土 泥水 水泥 泥浆
 迟:渐长。       迟到 迟早 推迟 迟缓
 六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韵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七 看课文插图,感悟诗文意思,与同桌说一说
 
 
  
  1.理解诗意,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能朗读、背诵古诗。
 
  依据古诗制作的课件。
 
  一 学习第一首古诗《咏柳》
 1.看课件或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色。
 学生甲:我看到柳树高高的,垂下长长的柳条。
 学生乙:我看到柳枝上的叶子绿绿的、细细的。
 学生丙:柳枝在风中摆来摆去。
 2.对照诗句,感悟诗人的想象,填空理解。
 (1)(    )的柳树好像用(    )装饰成的。
 高高的柳树好像用碧绿的玉石装饰成的。
 (2)(    )柳枝低垂下来,好像(    )。
 无数条柳枝低垂下来,好像根根丝织的带子。
 (3)不知道这(    )是谁用心裁剪出来的。
 不知道这纤细的叶片是谁用心裁剪出来的。
 (4)大概是(        )。
 大概是二月的春风这把神奇的大剪刀吧。
 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4.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什么?
 学生甲:春天的柳树真美。
 学生乙:诗人的想象真丰富。
 学生丙:这首诗使我感受到春天非常美丽。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你的感受。
 二 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生: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对读  个别读  齐读
 设计意图: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2.整体感受诗歌
 《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 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美)
 3.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
 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   (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
 (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
 4.这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到:迟日江山(   ),春风花草(   )
 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
 生:香 读出来。
 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
 5.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生:读以上两句。
 师: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来
 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读出来。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 。读出来
 喜欢这春色吗?读全诗。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诗、看课本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想象中,了解诗的大意,从色彩、味道、感觉、动作等方面感受诗中所写春天的美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之情。
 6.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7.积累拓展。
 师:杜甫也因为喜欢这春色,写了不少诗来赞美:
 略读两首诗:
 江畔独步寻花(杜 甫)
 黄 四 娘 家 花 满 蹊 , 千 朵 万 朵 压 枝 低 。
 留 连 戏 蝶 时 时 舞 , 自 在 娇 莺 恰 恰 啼 。
 赏析要点:读通,知道这首诗写了花多的特点,了解后两句的对仗写法,感受春天美好。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赏析要点:读通,知道这首诗写了春雨,感受春雨润物无声的美好。
 三 练习背诵两首古诗
 
 
  
 
 
 
  碧玉  妆  高 咏柳    丝绦  垂  万
 ?——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迟日 绝句  春风
 燕子
 鸳鸯
 
 
 
 
  《咏柳》的课后反思
 1.《咏柳》是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如果在教授本课时让学生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将会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绝句》教学反思:
 1.抓住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2.抓住杜甫诗中“一动一静”的描写,读出忙碌与安逸,感受春之生机与和谐。
 3.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4.课中有独立读、对读,个别读、齐读,读句子、读全诗等多次诵读,辅以适当的动作,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增加积累。
 5.吟诵调即是读中的一种休息,也是对这种古老形式的一些了解。
 
 
  
 1.比一比,再组词。
 
    永 (永远)          色 (红色)        尺(尺子) 咏 (吟咏)          绝 (绝句)        迟(迟到)
 2.填一填。
 (    )谁裁出,(    )似剪刀。
 迟日(    ) ,春风(    )。
 3.读一读这首古诗,填一填。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填一填。
 (1)这首诗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2)作者听到(鸟叫)声、(风雨)声。
 (3)诗人看到(满地被风雨打落的花瓣)。
 
  一 作者简介
 1.贺知章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2.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二 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喻柳树
 碧玉,成语“小家碧玉”的主角,是晋代汝南王司马义的妾。孙绰(chuò)应司马义之请,作有《情人碧玉歌》两首。其一: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用碧玉比喻柳树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和柳树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留下永远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这首广泛流传的《情人碧玉歌》。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喻柳树,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jiǎn)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三 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古诗
 古诗语句很美,但不好教,可以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住诗文的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意,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
 
 
 
 
 
 
 
 
 
 w   W  w .x K b  1.c o M
 
 
 |  |  |  |  
                    | 下载地址 |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199476 | 帮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