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教学要求
 | 
					1.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从心底里怀念他、歌唱他。2.学习本课的生字。背诵课文,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  
			| 
					重点难点
 | 
					1.朗读课文,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本课的生字。
 |  
			| 
					教学课时
 | 
					两课时 |  
	   13 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①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②不知道哪儿去了。[句导读:牛在人无,暗示二小牺牲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句导读:并非贪玩丢牛,而是另有原因。]
 节导读:人们对王二小的深切怀念之情。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去一条山沟“扫荡③”。[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历史背景。]
 山沟里潜伏④着后方机关, X|k  |B| 1  . c|O |m
 还隐藏⑤着几千个老乡。[句导读:敌人来势汹汹,我方未来得及转移,情势危急。]
 节导读:敌人来“扫荡”,情势很危急。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⑥了方向。[句导读: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敌人对山沟的地势不熟悉,也为后面被二小欺骗埋下了伏笔。]
 抓住了二小叫他带路,
 他假装顺从⑦自有主张⑧。[句导读: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二小的机智。他没有和敌人发生正面冲突,而是设计对付敌人。]
 节导读:敌人迷失方向,二小假装带路。
 王二小带路走在前面,
 把敌人领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声,
 敌人才⑨知道受了骗。
 节导读:二小领敌入埋伏圈,敌人上当。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八路军战士从山上冲下来,
 复仇⑩的子弹将敌人胸膛射穿。[句导读:这句话表现了战士们杀敌报仇,为二小讨还血债的强烈感情。]
 节导读:二小牺牲,战士复仇。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
 把这动人的故事到处传扬
  。[句导读:连秋风也在怀念王二小。] 每一个老乡都眼含热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X|k  |B| 1  . c|O |m
 节导读:人们对王二小的怀念和歌颂。
 字 词 导 读 ☜
 ①还:这里表示牛继续在吃草。
 ②却:表示转折,比“倒、可”的语气略轻。
 ③扫荡: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文中指敌人想杀害抗日军民。
 ④潜伏:隐藏;埋伏。
 ⑤隐藏:藏起来不让发现。
 ⑥迷失:弄不清(方向);走错(道路)。
 ⑦顺从:依照别人的意思,不违背,不反抗。
 ⑧自有主张:这里表明王二小胸有成竹。
 ⑨才:表示刚刚明白。
 ⑩复仇:报仇。
 
  传扬:(事情、名声等)传播。 
 
  
  1.学习课文,了解小英雄王二小的感人事迹。
 2.认识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录音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录音带,生字卡片。
 
  一 用歌曲导入本课的学习
 1.板书课文题目:歌唱二小放牛郎。齐读课文题目。
 2.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这首歌曲,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放录音。
 这首歌曲共有6段歌词,可能有的同学是第一次听,有的歌词没有听清楚。没关系,现在就请你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然后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
 二 初读课文
 1.请你借助拼音,读全文,标出小节的序号。
 (全文共6小节)
 2.分小节指名读全文,有不明白的词语记录下来。
 3.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语。
 扫荡:原指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进攻我解放区,实施极残酷、野蛮的烧光、杀光和抢光的“三光政策”,敌人称之为“扫荡”。
 潜伏:隐藏;埋伏。
 顺从:依照别人的意思,不违背,不反抗。本课指王二小假装听敌人的话。
 埋伏圈:部队预先隐蔽在敌人的必经之路的旁边,等待或引诱敌人进入伏击地区,突然发起进攻,迅速歼敌于运动中的作战方法。
 4.再读全文,边读边思考,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甲:从第2小节我了解到情况十分危急,因为山沟里有我们党的领导机关,还有那么多的老乡,如果被敌人发现,就会牺牲许多同志和无辜的百姓。
 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急促且压低声音,显得凝重一些。
 学生乙:课文第3、4小节,让我感觉到了王二小的机智和勇敢。王二小见到敌人并没有被吓倒,而是沉着、冷静、机智和勇敢地保护了我们党的领导机关和老百姓。
 学生丙:读了第5小节,我觉得王二小死得太惨了!敌人太残忍、太没有人性了!我对王二小充满了怀念,对敌人充满了刻骨的恨。
 请你带着这种感情练读第5小节。
 学生丁:我会永远记住小英雄王二小!让我们一起缅怀小英雄王二小!
 读第6小节的时候,声音略低,放慢语速。请每个同学自己练读。
 5.放录音,边记内容边学唱这首歌。
 6.练习背诵。
 (自己试背
  小组内练习  指名试背。) 三 检查生字的字音
 1.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注音),指名领读。
 diū丢 dí敌 zhuā抓  shùn顺 shòu受 zhàn战 shì士  chóu仇
 2.去掉拼音,检查以上生字的读音。
 3.出示另外一组注音的汉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ōu沟 yǐn隐 hūn昏 mái埋 pīn?乒 pān?乓 piàn骗 tán?膛
 
  13 歌唱二小放牛郎——小英雄
 “扫荡”
 潜伏
 顺从
 埋伏圈机智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搜集王二小的故事、图片以及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让学生对那个年代有一个感性认识。课上,可从介绍时代背景入手,让学生读课文,并且抓住重点的词句,让他们展开想象。当读到“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这句时,教师可通过动情的语言描述,以及煽情的音乐渲染,让学生闭眼想象王二小被摔死的情形,再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或者直接读出来。有了这一步步的指导,学生的情感也在逐步升华,他们在读中感悟内涵,在读中体验情感,再在读中宣泄情感,最后在读中审视生活中的美丑,明白做人的道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人物特点要让学生多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感受,去了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把自己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个性化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通过交流、合作,大家对王二小的英雄故事以及他的机智勇敢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学习本课的生字,能正确地书写。X  k B 1  . c o m
 
  生字卡片,实物投影,录音。
 
  一 复习课文内容,导入生字的学习
 1.让学生唱一遍《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
 2.出示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出这些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书写这些生字。
 二 指导学生书写
 1.数一数每个生字共有几画,把笔画写在相应的生字下面。
 丢6 敌10 抓7  顺9 受8  战9 士3 仇4
 2.看课本上的笔顺表,自学“仇、战、顺、敌”这四个生字,小组检查自学情况。
 3.重点指导。
 顺:左右结构,左边笔顺 丿
  川,其中第二笔竖最短,第三笔竖最长。 战:部首是右半部分的“戈字旁”。
 仇:右边笔顺 丿九。
 4.抄写字头,老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三 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组词
 顺:顺心 顺利 笔顺 一帆风顺 埋:埋藏 掩埋
 仇:仇恨 仇视 复仇 扬:发扬 飘扬 扬眉吐气
 战:战斗 战场 战士 战机
 四 巩固所学的生字
 做“猜字”游戏。
 
  13 歌唱二小放牛郎
 diū丢6 dí敌10 zhuā抓7  shùn顺9 shòu受8 zhàn战9 shì士3  chóu仇4
 
  知英雄事迹,颂英雄精神,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观图、读文、想象来实现。当敌人来“扫荡”的时候,二小在做什么?这是课文中没有写明的,作者故意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感悟。只要仔细观察一下插图,学生就会开启思维的闸门,创造性地想象出王二小的行动、语言和内心活动。这种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符号中间的艺术空白转化为立体表象的过程,也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新|课  |标|第  |一| 网
 学生对王二小这位小英雄是陌生的,学完课文后,学生对王二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使课堂有了庄严肃穆的气氛。通过对歌曲的教唱和对歌曲进一步的处理,学生在反复的学唱中,对英雄王二小的怀念之情不断加深,使情感在旋律中不断升华,从而受到感染,这样使王二小的英雄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感人、可亲可敬。
 
  1.把本课的生字中笔画相同的字进行归类。
 3画:士  4画:仇  6画:丢 8画:受 9画:顺、战  10画:敌
 2.填空。
 (1)“敌”的部首是(舌),除去部首外还有(4)画。
 (2)仇”的笔顺(
  )。 (3)“扬”共(6)画,第四画是(
  )。新|课  |标|第  |一| 网 
  1. 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军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在反“扫荡”的斗争中,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壮烈牺牲,年仅13岁。他的故事被写成歌曲,传唱至今。
 2. 扫荡是一种军事行动。当一方的军事实力对另一方有压倒性优势时,处于弱势的一方就会利用地形优势采取游击战术,而优势一方采取封锁、围剿、隔离等扫荡手段来消灭另一方的残余兵力使自己的后方稳固。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自己占领的区域就采取这种军事行动。
 
 w   W  w .x K b  1.c o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