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名称 | 第1课走进大自然教案及作业题 |  |  
                    | 类型 | 教案|教学设计 |  
                    | 学科 | 语文 |  
                    | 大小 | 18 KB |  
                    | 格式 | doc |  
                    | 年级 | 小学三年级 |  
                    | 教材 | 新课标人教版 |  
                    | 上传 | admin | 审核 | admin |  
                    | 时间 | 2018-09-04 15:39 |  
                    | 点击 |  |  
                    | 评价 | ☆☆☆☆☆ |  
                          |  |  
                    | 
                        
                          | 第1课  走进大自然 
 
	
		第一课时
			| 总 
 目
 
 标
 
 要
 
 求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锤、叩、访、昆、斑、斓、验、灿、烂”9个生字,正确书写“密、深、醒、访、洁、昆、验、沉、灿、烂”10个生字。 |  
			|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  
			| 3.情感目标: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融入大自然的心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  
			| 教学重点 | 1.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准确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根据选择的内容,进行习作练习,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
 |  
			| 教学难点 |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  
			| 教学课时 | 两课时 |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本课“锤、叩、访、昆、斑、斓、验、灿、烂”9个生字,正确书写“密、深、醒、访、洁、昆、验、沉、灿、烂”10个生字。
 2. 有感情地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1.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生答:大自然太美了,我想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去。
 生答:大自然太神奇了,我想去看看。
 ……
 4.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锤、叩、访、昆、斑、斓、验、灿、烂”。
 2.教师教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字形。
 3.出示文中的生词“洁白、斑斓、灿烂、沉沉、辽远、访问、叩醒、感受、融进、体验”,先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读。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朗读、相互评议。
 3.指导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教师指导、点拨。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2.小组间讨论交流初读课文后的体会。
 课时作业:
 一、看拼音写汉字。
 
  二、词语搭配。
 洁白的     花朵         美丽的     江水
 斑斓的     昆虫网       滔滔的     教室
 会飞的     秋天         明亮的     夜晚
 三、读一读,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造句。
 叩醒 发现 洁白
 深沉 辽远 灿烂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追着________,
 走进________;
 追着________,
 走进________;
 追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走进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一、访问、昆虫、斑斓、体验、花瓣、感受
 二、洁白的昆虫网  斑斓的秋天  会飞的花朵  美丽的夜晚  滔滔的江水  明亮的教室
 三、略。
 四、小鸟  密林  小溪  深山  会飞的花朵  走进大自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分节解读、品悟诗情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1)指名读第一小节。
 思考:
 “会飞的花朵”指的是什么?
 生:“会飞的花朵”指蝴蝶,花朵本来是不会飞的,但是蝴蝶色彩斑斓,仿 佛花朵一样漂亮,所以把“蝴蝶”比作“花朵”,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走进密林、深山,走进大自然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第一节连续用了三个“追”写出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想亲近大自然的迫切心情。
 孩子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孩子们都看到了小鸟、密林、小溪、深山、蝴蝶
 当时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当时孩子们的心情:喜悦、高兴、兴奋
 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
 生:孩子们要读出走进自然的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2)学生齐读第二小节。
 “叩醒山石”、“访问花瓣”是在做什么?
 生答:他们开采山上的石头做标本,用自己的巧手绘画。
 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会说什么?
 生答:大自然太美丽,太神奇了!我们可以做好朋友。
 斑谰的秋天是怎样的?“网住秋天”是什么意思?
 生答:是一群活泼的孩子们在欢呼雀跃地捕捉蝴蝶等昆虫。“网住秋天”是指把秋天优美的景色留住。
 (3)老师领读第三小节。
 在前两小节的感情基础上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深切的爱。假如你作为大树、白去,或者别的什么,你将会变得怎样?
 谁想当小诗人,试着说一说?
 生:我想把自己变成小草,去吮吸大地母亲的乳汁; 我想把自己变成小鸟,去感受森林伯伯的厚爱;我想把自己变成小溪,去感受高山姐姐的胸怀。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分析:
 学生看课件,然后说:来到大自然,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高山、流水、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小鸟、蝴蝶……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指导。
 自由讨论:走进了大自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大自然的景色优美,我们要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5.特别注意理解词语:叩醒、斑斓、深沉、辽远。
 生答:叩醒是经过敲打使其惊醒过来。
 生答:斑斓指灿烂多彩。
 生答:深沉指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生答:辽远是指遥远。
 三、回顾全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美读中品位,达到背诵。
 四、拓展练习
 1.分小组用自己的话赞美大自然。
 2.全班交流。
 课时作业:
 一.填一填
 ( )的昆虫网 ( )的秋天 ( )的大地
 ( )的蓝天 ( )的生活 ( )的大自然
 二.我会仿写;
 把自己变成大树吧,去体验大地的深沉;
 把自己变成白云吧,去感受蓝天的辽远。
 把自己变成( )吧,去( )。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走进自然
 走进自然,你是否觉得花是红的,草是绿的,风儿一吹,它们就变得更美丽。
 走进自然,你是否觉得天是蓝的,云是白的,霞儿一来,它们就染得更绯红。
 走进自然,你是否觉得山是青的,水是秀的,鸟儿一过,它们就变得更欢快。
 大自然就是那么美丽,那么可爱,那么让人神往。让我们走进自然,聆听自然,感受自然吧!
 1.    找出短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
 
 2.仿写句子。
 例:走进自然,你是否觉得花是红的,草是绿的,风儿一吹,它们就变得更美丽。
 走进自然,你是否觉得                   ,                        ,
 ,它们就变得                   。
 3.作者说大自然“美丽”“可爱”“让人神往”,走进大自然,你觉得大自然是怎样的呢?
 附答案:
 一.洁白 斑斓 深沉  辽远 灿烂 美丽(只供参考)
 二.略 (只要通顺合理即可)
 三.1.红  绿  蓝  白  绯红  青  2.风是香的  雨是甜的  云儿一飘  更可爱  3.我觉得大自然风景优美,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
 
 板书设计:
 第1课  走进大自然
 
 
   纯洁 
 走进      美好       的大自然
 
 智慧
 
 
 课后反思: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只有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才能带给我们更舒适的环境。今天我上了《走进大自然》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具体名称却不了解,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引导学生寻寻找找,观察校园里都有哪些颜色?说说你喜欢哪些颜色?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校园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你能不能把刚刚说到的这些美丽的颜色从你的水彩笔中找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逐个说出色彩的名称,让学生自己动手找找相应的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部分不认识的颜色很快便记住了。
 我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耳闻目睹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说课案
 一:说教材
 首先说说教材,《走进大自然》是一首儿童诗歌。图文并茂,插图优美,生动易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第上册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者把《走进大自然》安排在教材的开头有其特殊的含义,《走进大自然》全诗描写了我们走进大自然获得的丰富体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启迪我们要深入大自然,这样才能得到来自大自然的丰富体验,懂得生活的多彩多姿。根据素质教育新思想,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要求,进行教学。
 二:说目标
 根据本课内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
 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扫清生字障碍,使孩子们不仅回忆了上节课的内容而且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2.中间环节。
 分节解读、品悟诗情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1)第一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怎样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想象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追着小溪、追着“会飞的花朵”, “会飞的花朵”指的是什么?走进密林、深山,走进大自然时是怎样的情景?你都看到了什么?当时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2)第二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投身于自然。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明白:“叩醒山石”、“访问花瓣”是在做什么?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会说什么?”斑谰的秋天是怎样的?“网住秋天”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如果你们走进大自然,还会做什么?怎样做?
 (3)第三小节讲的是孩子们融入自然。在前两小节的感情基础上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深切的爱。假如你作为大树、白去,或者别的什么,你将会变得怎样?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分析:
 学生看课件,然后说:来到大自然,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指导。
 自由讨论:走进了大自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5.特别注意理解词语:叩醒、斑斓、深沉、辽远、融进
 【设计意图:分析解读让学生学会怎样把握课文的理解内容。通过看,说,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无处不在,同时也是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好方法。词语的理解是语句理解的基础,结合语句理解更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
 回顾全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美读中品位,达到背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拓展练习
 分小组用自己的话赞美大自然。
 w    W w  .X k b 1.c O m
 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有利于孩子们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板书设计。
 第1课  走进大自然
 
 
   纯洁 
 走进      美好       的大自然
 
 智慧
 通过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5.小结,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的作业以词语和课文理解为主,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以及词语在课文中的运用。
 w   W  w  .x K b 1.c o M
 
 
 |  |  |  |  
                    | 下载地址 |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202058 | 帮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