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识字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  
  3.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2.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培养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准备] 
  有关文中重点词句的实物、字词卡片、田字格。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做实验游戏,激发兴趣  
  1.请两位学生做实验。  
  一个学生折一根筷子,一个学生折一把筷子。看看谁能将筷子折断。(此环节设计旨在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突出中心,直入主题。)  
  2.谈谈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板书:团结)  
  3.我们中国古时候有句谚语就是讲团结这个道理的: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团结的谚语好吗?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的请生字宝宝帮忙,把字音读准。  
  2.个别读文,出示带拼音生字自由读。  
  3.检查读音,边读边正音。  
  一类(注意读音相近):移动、容易  
  二类(注意翘舌音):折断、木柴、绳子  
  三类(注意前鼻音、平舌音):千斤、搓绳  
  其他:火焰、独立、计谋  
  (此环节将读音相似的生字进行归类认读,让学生能系统地进行识记,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全班齐读带注音的生字。  
  (2)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再读。  
  4.读课文。(男女学生对读、同桌对读。)  
  5.生字宝宝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吗?  
  (1)四人小组自由说。  
  (2)个别学生识记生字。(边讲边点出方法。)  
  (3)还有一些生字,老师用猜谜的方法帮助记。  
  (4)小结记字方法。  
  6.随机小结。  
  大家刚才运用课外识字、猜谜识字、换部件识字,方法真多,值得表扬,现在就奖励大家玩个游戏。  
  7.制作气球飞走的课件进行游戏。气球说,只要大家读准字音,它就会升起来。  
  (1)全班读字。  
  (2)开火车组词读。  
  学生先读带注音的生字,然后去掉拼音再读,再回到课文中巩固。  
  8.生字宝宝说,你们想看故事吗?它们都藏在一个故事里头去了,如果想看很容易,大家这么聪明,排一排顺序就行了。  
  (1)排一排吧,你就能得到一个故事了。  
  (  )中午,一块千斤巨石挡住了去路。小熊很容易就把巨石移开了。  
  (  )早上,小熊与有计谋的猴子一起去冒险。  
  (  )到了晚上,它们找来许多折断的木柴,把木柴点燃,火焰红红,真暖和啊!  
  (  )夜深了,它们独自在自己的床上进入了梦乡。  
  (  )它们在火堆附近,用绳子搓成了网床。  
  (读故事激发兴趣,文中涂红色的为生字,让需要掌握的生字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再现,检查学生的知识反馈情况。)  
  (2)排好后自读并给故事加个题目,行吗?  
  9.读课文。  
  (1)师生拍手对读。  
  (2)小组比赛读。  
  (3)大家团结一心,过了一关又一关,真是“人心齐,泰山移”。现在,我们胜利在望了,有信心攻克最后一关吗?  
三、指导写字 
  1.两个生字兄弟,样子长得非常像,它们就在这里头,如果找到的我数三下就站起来说。  
  2.出示“斤、折”,两兄弟不但样子非常像,而且有着很大的关系呢!  
  3.学习“斤”字。  
  学生观看录像,录像的内容为:“斤”字的古代写法,从古字到今字的演变过程,以及“斤”字表示斧子的意思。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对“斤”字的古形和古义有所理解,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本字形的记忆,而且可以启发学生对其他有关的字形与字义的理解。)  
  (1)老师范写指导:注意横撇和竖撇,横撇和竖撇是斧头,而一竖是斧柄,应该写直。  
  (2)学生在本子上练写。  
  (3)展示台上指导纠正。  
  4.学习“折”字。  
  (1)“折”是会意字,你能根据“斤”字的学习想想这个字表示什么意思吗?  
  (2)“折”字的提手旁表示手的意思,“斤”字表示斧子,那么,“折”字表示用手拿起斧子把一些东西砍断,东西断开两边就表示“折”。  
  (刚学完的“斤”字记忆犹新,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我创新。)  
  (3)指导书写,注意提手旁,结构是左窄右宽。  
  (4)伴着音乐,学生练习写字。  
  (5)拿出来自由评议。  
四、老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团结的谚语,它们真有意思,这里老师收集了一些其他的谚语,大家读读吧!(课件展示谚语集锦: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回去以后大家一起收集谚语吧!  
五、作业 
请同学们收集喜欢的谚语。  
六、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