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课前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从新式学堂的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史实,认识迫于形势的压力,清政府终于艰难地迈出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 
	2、了解中国近代后期,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涌现出以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一批巨匠;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及处理 
	①科举制度废除。利用已有知识,创设短剧《蔡元培访谈》,突出重点; 
	②近代文艺成就。阅读归纳,制作表格《民国时期文艺成就》。 
	2、难点及处理 
	①知识点杂乱,头绪多;②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思想性。 
	通过搜索知识要点,编写提纲突破难点①;通过讨论及编演历史小话剧突破难点②。 
	  
	【课内探究案】 
	(一)新式教育的开端 
	1、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          为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样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 
	2、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              。 
	3、            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                   学府,也是                            的重要成果。 
	4、清政府迫于形势,拟订了《                   》,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       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二)民国时期的文化及其文学家 
	列表归纳民国时期文学艺术成就 
	类别  姓名  代表作品 
	文    学     《狂人日记》《孔乙己》 
	   郭沫若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   
	艺术  美术      《愚公移山》 
	   音乐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课后延伸案】 
	1.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产生于哪一时期(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今天发展为(     ) |